ag真人国际厅网的文化总纲: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奕齐认为知是格物致知,也是内在和内心;行是指人的实践、行动,也是外在。知与行的合一,也是天人合一,是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格物致知,为善去恶,知行合一也是奕齐的ag真人国际厅网的文化总纲。
奕世载德,不忝前人。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奕”出自《国语·周语上》: 奕者,大也,引申为积累。《国语·周语上》曰:“奕世载德,不忝前人。”
“齐”出自《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奕齐人止于至善的过程,也是内圣外王的过程。
世——世代;载德——增厚的美德,容载万物;不忝——无愧;前人——寓指为奕齐的事业挥洒青春和汗水的每一代奕齐人。
奕世载德,不忝前人意思是:每一代奕齐人格物致知,止于至善,不断地宽厚自己的美德,以容载万物,又不辜负上一代奕齐人的努力和积累。
工作作风
无私、奉献、高效、敬业、细致、慎独、踏实、执行。
起源——以《易经》为核心理念取儒释道三家之所长
奕齐思想起源于《易经》,核心是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奕齐从宇宙宏观的角度去认识理解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慢慢发展成了一套属于奕齐的独特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逐渐形成了奕齐朴素深刻的和谐辨证思想和哲学体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表现,解释的是天、地、人的关系。自强不息,体现了奕齐人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厚德载物,是奕齐人与生俱来的责任,体现了胸怀宽广、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而奕齐又深受《菜根谭》的影响,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了奕齐特有的人生处世哲学和企业经营之道。奕齐采儒、释、道三家之精髓,以易学、心学、禅学为核心,通过《了凡四训》“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章,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之理。教戒奕齐人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奕齐人始终以和谐之心视物,以宽容之心处世,以博爱之心待人。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的修身概念,是奕齐为人处世的标准,也是每个奕齐人的行为准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人的本体是没有善恶的,心的本体是没有善恶的,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一起心动念就有了好的念头、坏的念头。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儒家思想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让自己成为完人,一个圣贤,一个君子,大的就是一个完善的企业。这是奕齐文化的核心,不偏有,不着空,直趋中道。奕齐认为想要达到一个人生的目标,过得更好,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求。而我们遇到的困难和不如意,根源也是因为我们自己。一家企业也是一样,遇到的所有困难也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管理不善,经营不善,用人不善,而不是外部环境。想做得更好,变成让世人敬仰的伟大企业,更多的也是向内求,找我们自己的问题,为善去恶,去伪存真。
佛家是奕齐智慧的源头,让奕齐更加智慧,并且了悟人生。佛学禅宗,是奕齐认为佛学中最究竟的思想。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恰恰和易学的思想不谋而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种偏有的思想,既体现了奕齐的修身思想,也展现了奕齐的入世理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种偏空的思想,既体现了奕齐开阔明朗、觉悟人生的概念,也展现了奕齐的出世理念;而“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又将偏空和偏有的思想结合起来,是禅真正的本质,也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
而惠能大师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正所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世间的善恶、好坏、优劣本无统一标准,不必执着于外境色相,更不该由此而起爱憎烦恼之心,此乃奕齐人修行“心法”,也是奕齐人豁达开朗,了悟人生的本质。
道家是奕齐对规律的遵从和对趋势的把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也体现了奕齐宽广的胸怀和宏大的格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奕齐提出的 “大商之道”思想也是来源于这里,夫唯不争,争的是滔滔不绝。“奕齐奉行大商之道,大商之道无算,在通六论,识道术,在货通天下,利射四海,在孜孜不倦。”无算,不是不去计算,是奕齐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既然是道法自然,那就是“人有千算,天则一算”。一个人总是精于计算,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没有任何意义。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我们应该关注事物本身。而“货通天下,利射四海”。正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争的是滔滔不绝”思想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