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国内票房首爆,四季度院线迎大考
资料显示,2020年至今,国内院线票房已达70亿元。其中,8月票房达33.7亿元,超复工首月票房15倍,同比今年春节前的1月票房增长近5成。其中,扛鼎之作《八佰》在8月的总票房贡献占比达59%。这个比例超过了2019年同期《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占比43%、2018年《一出好戏》的19%、2017年《战狼2》的57%、2016年《盗墓笔记》的24%、2015年《捉妖记》的20%,为中国近代电影史上8月票房占比最高的影片。
很显然,观众在对待《八佰》时,拿出了和看《战狼2》相似的态度。这一点不论是从两部影片的题材、口碑传播话题词,或是当月票房占比来看都极为相似。虽然《八佰》在影片立意上略逊于《战狼2》,但就影院复工后该片的救市之举而言,确实给停工许久的国内院线插下了一支定海神针。
受限于隔座售票观影等种种原因,八月的总票房成绩相较于往年是下降的,但好在下降的幅度和比例都相当克制,也为正在进行中的四季度国内院线市场提供了更精准的环比数据和参照物。2020年8月的总票房与2015年8月的总票房相当,但是影片的票房结构却与2017年8月更为相似。
甚至连影片的题材都极为相似。除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和《杀破狼·贪狼》只有中间的“·”比较相似以外,其他的8部影片在题材上分别对应了战争、爱情、科幻、悬疑。要不是日历上明明白白地写着2020,这样的片单拿去2017年的8月放映,想来当时的观感也不会违和。
在这里可以作一个大胆推测:影院停业170天不可避免地导致线下产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停滞,那么对久疏影院的观众而言,他们的观影偏好是否也同样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以近年来的高票房影片题材为例,2015年票房最高的电影《捉妖记》,题材是奇幻、喜剧;2016年票房最高的电影是周星驰的科幻喜剧《美人鱼》;2017年票房最高的电影《战狼2》,动作战争题材;2018年的票房冠军则是《红海行动》,同样是动作战争题材;2019年的票房冠军《哪吒之魔童降世》则是动画喜剧题材的作品。
很显然,在2017年的《战狼2》刷屏之前,合家欢系列的喜剧电影是国内观众最热衷的类型作品。而伴随着《红海行动》、以及2020年《八佰》的相继问世,优秀的动作战争题材影片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认可并接受。能把“国内观众最爱看喜剧”这样的标签变得多样化,不得不说是中国电影的一大进步。而另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则是当以年为单位的最高票房题材电影因疫情而发生变化(注:以2年喜剧2年战争观影习惯的连续性驱动,2020年的最高票房电影本应是喜剧《唐人街探案3》),2020年的中国院线市场的题材轮换进程实际上被加速了。同时发生潜在变化的还有轮换周期,后者可以等到2021年底再来验证。
因此,2020年从8月起至四季度的线下观影市场,在影片的票房结构与观众观影的题材偏好上与2017年更接近。就连成龙大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新作《急先锋》定档9月30日,这是成龙主演的电影时隔3年后,再次定档9月30日与观众见面,而上一部成龙的国庆档电影还要追溯到《英伦对决》。
但即使这个8月与3年前的8月再怎么相似,截至今日已经官宣定档国庆的多部影片的卡司阵容已经注定了2020年最受期待的国庆档期将与2017年大有不同。这也是为什么说影院停业170天后的复工,8月票房结构与3年前相似并非倒退而是加速这一论点的有力支撑。2017年国庆档的高票房影片主要有《羞羞的铁拳》《追龙》《英伦对决》《空天猎》这四部,综合题材以喜剧为主、动作、战争为辅。而2020年已经定档国庆的影片除了上文提到的《急先锋》以外,还有《我和我的家乡》《夺冠》《姜子牙》《一点就到家》等多部作品,题材相较于2017年同期更多元化,覆盖的观影偏好人群更广泛。
从国庆档的上述部分片单来看,竞争激烈的国庆档在卡司阵容上不逊于2019年同期。预计伴随着防疫常态化而来的是影厅限座措施的进一步放宽,最大上座率提升至70%将不限于上海、北京、成都并陆续覆盖至全国范围,以缓解届时可能出现的“观影抢票难”现象。
不论是对影院还是影片而言,在已经成片的情况下,获取更高票房的最佳方式是开源而非让有限的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有限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七夕档的热映影片《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与《荞麦疯长》在城市票房结构上,其四线城市占总票房的比例分别为31%与28%,高于《八佰》的25%,而2018年与2019年的票房冠军电影《红海行动》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四线城市的票房占比则都是27%,这样的数据足以证明在《八佰》的新发行模式虽然损失了部分票房,但并不影响当地观众的观影热情,看不了《八佰》的观众流向了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
很显然,目前四线城市的票房产出有着“上限”,整体票房越高的影片,在多轮口碑发酵后的增量票房更多依赖于一二线城市,从而导致高票房影片在上映末期的四线城市票房占比降低。但不能否认的是,《八佰》的四线城市票房占比偏低与其发行策略有密切联系,而对观众而言,在某个时期观看某些电影则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常规支出的一部分。如果没有特殊的客观因素影响,如影院没想看的影片,或者是因为影院太火爆导致买不到票,这部分观众的票房支出将成为影院的“习惯性”收入。不克制观众消费的想法从而正常产出票房,也正是国内院线需求限座开放常态化核心内驱之一。
四个月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电影等行业税费支持政策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电影局联合发布《财政部、国家电影局关于暂免征收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公告》,两大免征政策的影响在国内票房日益恢复的当下越发明显。国庆档作为四季度的核心档期,如何在推动观影票房的同时严格执行国家防疫措施,将成为影厅未来半个月内需要缜密筹备的头等大事。